只停留了一会儿,没想到这书生会答应的这么痛快。所以这质问的语气也是缓和了些,“苏家郎君与我李家多有恩惠,这些老身铭记于心,在此老身也是把话撂下,今后你若有何困难,只要是我李家力所能及的,必会全力以助。”
“老夫人言重了,在下只是一下户商贾。自是不敢耽误了令千金,只望今后能讨要杯喜酒即可。”
他心平气和的样子,倒是让王氏背后的李清照剜了他一眼。该说的都已经说了,苏进拱拱手的告退。留下颇为纳罕的王氏和李格非两人在阁子里。
这人……天赐这么大费周章的搅局,如今既然这么轻描淡写的放手,就是他们都有些不敢相信。
陈师道拉过李格非袖子,眼神示意老友去看身后的闺女,瞧着女娃子眉目有情的望着书生出去,怎么也不像个消极的情绪,与之前那阙词境更是相去甚远。
李格非皱起了眉头,他问向王氏,“素卿,你说那苏进可是别有打算?”他疑虑着的模样却是让王氏笑了。
“这姓苏的虽然有两分能耐,但也不过是会卖弄淫词小调而已,就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,将来能有何作为?若是其能像柳七郎那般善填闺词,那还有的俩说,但那是不可能的,毕竟他出身摆在那,商贾之家,能有多少诗文底蕴?如今只是剑走偏锋,让他着了运道罢了。”
李格非沉吟着计较,也是,那书生一门心思钻在这些闺中小道上,肚子里的也都是这些俗怨情愁,虽然能博得些女人家欢心,但正如这妻子所说,终归是上不得台面的,而且看文知人、听曲识心,如此文语曲风之人,想来太过阴柔,有违男子纲常。
他的这些想法与陈师道、晁补之相差不大,这俩老头对苏进也没多少兴趣,他们师承苏轼,信仰旷达与豪放,所以对于王氏硬拆鸳鸯的作法并无异议。
如此女儿家,自不可便宜了庸人。
他们想到这儿,外面大堂里忽然是满堂喝彩起来,甚至还有粗俗者吆喝,一抬头,从窗格子望出去,原来是后台一众戏子出来谢幕,尤其是那个附身瘸丐的戏子,拿着酒葫芦喝着就上台了,东倒西歪的还要旁扶,这时,两边乐声跟着起来,一时间琴箫声共鸣,是从未听过的新调,底下也议论起来。
“这曲子真是妙啊,刚才一遍没听过瘾。”
“我也觉得奇怪,虽然不是什么高明曲词,但听得还真那么点味道。”
大堂里的欢呼声中夹杂着人言,对于这临末了的谢幕曲似乎比戏剧本身更有吸引力。二楼阁子里观望着的周邦彦几人有了兴趣,本就是为了新乐府而来,如今也是正中下怀。
或许是一月禁娱的原因,所以底下这热闹劲儿立马就感染了他们,一股从未有过的昂扬生气击中这些迟暮老儒的软肋。
嚯~~
他们几个相继起身,乍变的神色实属难见,就是早已与苏进有过接触教坊使袁绹也是皱起了眉头,这调子……
又是新的。
一个人若是高于常人些许,那就能受人敬佩,但若是高出常人一大截,那就只能给人以惊惧,这种惊惧……甚至能推翻了之前所有的观念。
曲子到得中间转调处,更是让人心绪翻腾,那听似柔肠的音韵里感受到的还是那份豁达潇洒,仿佛是印刻在骨子里般牢固。
这时,阁里竹帘声起。
“几位客人。苏先生到了。”
小厮这时候打帘进来却是坏了几人兴致,不过等看见一清瘦书生从他身后出来后。便都收回了心神,此时倒也不用站起来了。
“不知几位老先生有何指教?”
这苏仲耕倒也是快人快语,连客套都免了。周邦彦和刘继安相视颔首一番后,便与他将来意说了,本以为这书铺的小看店哪怕不激动万分、也会隐露喜色,可谁知道他居然干干净净的拒绝了这个可以青史留名的差遣。
“师师。这是……”周邦彦看向李师师,李师师也只能摇头,意思是“早就说了,他对这些不感兴趣”,而且理由还真是惫懒无暇。
此时下面的曲子也终了尾音,周邦彦和刘继安两人面面相觑:难不成这小子真是有了闲云野鹤的心,只是……他才多大年纪。
诧异归诧异。既然人家没有意愿参与乐府新编,那他们自然不会勉强。不过对于将苏进之前《虞美人》等词牌新编拿进来的事,还是要支会对方一声的,虽说这年头没有知识产权。
“苏家小郎既然无志于音律,那我等老儿就不勉强了,不过……如若它日苏家小郎改了主意,大晟府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。”
“呵。”
“乐府要务诸多,那就不多做叨扰了。”
“告辞。”苏进拱手与这三老头作辞,发现袁绹这老儿还颇为奇怪的多看了自己一眼。所以又是单独拱了拱手给他。
李师师一直坐旁边看着,脸上平然的笑容,也只有与她接触颇深的许份能看出些不同来,他之前因为与李师师赌约输了。心绪低落下就许久没有去矾楼,等到听闻了天赐的事后,才知道人